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指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和群体的纽带,具有极强的共性。在VI设计中,我们要在文化的个性中寻找个性,才有利于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
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不同民族、国家、地区往往是构成文化差异的最直接因素,这种差异表现为人们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构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VI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调查研究这种差异性,才有利于寻找、挖掘出企业在国家、民族、地区等方面的个性特点。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一种文化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其极大的稳定性。并且对大多数在其环境中的人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也不因为某些伟人或者外来力量的加入而起明显变化。这就让我们的企业形象体现本土文化的特点更具有生命力和实际意义。
文化具有可变性的特点。相对文化的稳定性,文化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就是人们新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生活态度、消费观念等。但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化,是具有吸纳一切优秀文化的开放体系。
其次,什么是“本土文化”呢?
本土文化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固有的领土上或一个民族、地区固有的区域内(有一个空间范围),由于时间的积淀,因民族、地理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它既可以指一个国家的,也可以指一个民族的、一个地区的。它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及风俗习惯、起居饮食、喜庆节日、伦理道德、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我国的本土文化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包括佛教文化、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中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
我国的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里试图用简短的篇幅,把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做一总结:
儒家文化的审美标准,即“和”。它体现为善、天人合一。善即关照性,即和谐,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和谐发展,自然为道,表现在设计中,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表现在设计中,就体现在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
佛教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佛教的经文圣典为历代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作品的素材。佛教艺术的创作者们将按照审美的原则描述着理想的境界,按照理想的观念寻找佛教的教义的物化体,将佛教教义与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融合。因此,佛教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文化的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佛教文化的大量遗产中获得设计的灵感。比如,高大的佛像,从远处看似闭着眼睛,但是当你走到佛像的脚下抬头看时,才发现佛在注视着你,让你立刻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佛的伟大和法力无穷,才发现佛的“闭眼”是为了满足“注视”的功能需求。
道教文化应该从“道”、“气”、“象”这三个相互联结的范畴来开始研究,但是那就复杂了,不好懂。我只能从 “阴”与“阳”的角度来理解。中国道家学说提出的一阴一阳关系,体现出的是对立与统一之美。在阴与阳的关系中没有绝对的“阴”;也没有绝对的“阳”,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种相对对立的条件下,保持着一种自然的、谐和的统一与平衡的关系,这种谐和与平衡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中国道家对美的认识是客观的、辩证的,在道家的美学理论中没有绝对的“实”;也没有绝对的“虚”,无论实与虚都是在相对平衡状态中的实与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