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VI设计
2003年,恰逢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由江南餐饮集团策划承办的“2003中国太原国际面食文化节”在山西太原的迎泽公园一经推出,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迎泽公园的游客日流量达到12万以上,创历史之最。
山西面食简介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
山西人的日常面食可分为以下几类:
蒸制面食: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馍、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栲栳栳;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煮制面食: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流传甚广。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包皮面等。在煮制面食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烹制食品中,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揪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等。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爱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拉面:又叫抻面,是山西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制作拉面,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2.5公斤,兑水1.5公斤至1.6公斤(冬增夏减),食盐7.5克,碱面25克左右。和面时,打出面穗,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成64根为宜。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3斤、抻拉12扣,计8条、8192根,细如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6公里长。
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1964年山西省技术比武会上,新道街面食馆的胡乃花师傅,每分钟可拨106刀,出面条630根,5公斤以上面团瞬间即完,条条散离,不粘连;速度之快,似闪电一样,令围观者眼花缭乱,无不赞扬。
臊子面:山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剔尖:用筷子沿盘边剔面。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揪片:面和好后,擀片,切成3厘米宽的长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这种面食做法简单,面质筋滑。猫耳朵:用手指将小面块按成猫耳朵形状,下在开水锅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或炒着吃,这种面食形状美观,筋性强。擦面: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饣合饣各:把和好的面团按入特制的饣合饣各床,用器具压迫使面条从下方的许多小孔内下到锅里。面条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或打卤食用,吃起来筋滑利口